游客
题文

在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直接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将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若ab=bd,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为验证胰岛素具降血糖的作用,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内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完成验证。为了让该实验更完善,他又进行了改进,其中不合理的是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B.应设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个体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另一半则不予抢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