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拿破仑 B.华盛顿 C.克伦威尔 D.俾斯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

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在资金、资源和技术等方面为重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不包括

A.逐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逐步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掀起“大跃进”运动

下表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百万元)》

年份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中国
228600
189740
241344
239903
740048
3873352
中国占世界份额(%)
32.9
17.2
8.9
4.5
4.6
11.5


对上表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①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居于世界重要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中国已开始工业化进程
③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下表是 《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