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
“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③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有人认为,机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而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机遇总是以确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而出现。这种观点
①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的条件性
②把发展的状态当作发展的趋势
③把规律的必然性当作机遇的确定性
④把物质的存在方式归结为相对静止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回答题。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①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②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③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④艺术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曾被改编为电影,取得成功。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
C.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A.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 B.存在决定思维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思维决定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