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要求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中( )
①立法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立法,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力
④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依法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当前一些地方的干部对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不愿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有的还互相推诿,设法回避;对容易彰显政绩的事则大干快上,甚至不惜损害群众利益,搞形象工程,形成了浮躁、浮夸、浮华的“三浮”作风,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三浮”作风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表现为不顾客观条件,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速度第一”;在城市建设上表现为把手段当目标,不顾广大市民群众的愿望,追求“形象第一”;在名目繁多的社会活动中表现为舍本逐末,追求“排场第一”……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三浮”作风怨声载道,中央决心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现象。请你就如何克服“三浮”作风从辩证唯物论角度提几条建议。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
D.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涵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了,任务更繁重了,工作更艰巨了。”据此回答20~21题。
20.面对变化的客观形势,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依据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1.上述材料还表明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改革开放是认识的基础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