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这说明①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功能②民族精神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③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④当今世界各民族精神能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在我国,必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些基本道德规范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体现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这主要因为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下理解正确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民族之林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苦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