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①
脉脉广川②流,驱马历长洲③。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月夜
刘方平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本诗是作者宰相(661— 663)任上所作。②“广川”指洛水。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③“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④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刘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骆谷晚望①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②莫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寂寂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骆谷,关中通汉中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②公子王孙,此处指代“宦游人。”简要分析“去国还家一望时”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请对本诗的景与情的关系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请简要分析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尾联“情虽不厌”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杀江南。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请赏析此小令在写景上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