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底,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该种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渔业养殖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珠江三角洲的鱼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 B.乳畜业 | C.水果园艺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农业技术改造 | B.国家政策的改造 | C.劳动力的转移 | D.市场需求的变化 |
图中A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示意图”,B为“图A中甲地某河流量过程曲线图”, 甲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回答各题。甲地大致位于:
A.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B.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东岸 |
C.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D.北纬40º~60 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甲地河流7月前后流量减少是由于该地区受:
A.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 B.中纬西风带控制 |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东北信风带控制 |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各题。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 |
B.交通运输不便 |
C.消费者习惯变化 |
D.价格因素 |
“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热量 | B.土壤 |
C.水分 | D.光照 |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回答各题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A.1970年前后 | B.1990年前后 |
C.2010年前后 | D.2030年前后 |
据图可知,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大概是
A.20年左右 | B.40年左右 |
C.60年左右 | D.80年左右 |
“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
B.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为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农业科学家首创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严格设计栽培技术,使水稻亩产量提高到1 287千克。据此回答各题。读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A.产量不同 | B.播种技术不同 |
C.种植制度不同 | D.产品品种不同 |
下图为”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读图回答各题。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A.出生率下降 | B.自然增长率下降 |
C.死亡率下降 | D.人口总数上升 |
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大 | B.养老负担重 |
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 D.劳动力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