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
A.①②③ | B.①③③ |
C.③①② | D.①①② |
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C.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和35S |
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32P或35S标记噬菌体不会影响其增殖活动 |
B.用32P或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离心,放射性同位素分布位置不同 |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获得32P或35S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在分别含有32P或35S的培养基上培养噬菌体 |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假设-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
B.摩尔根运用假设-演绎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
D.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现象 |
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两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一半 |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
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都会发生变化(不考虑细胞质中的DNA),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与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DNA数:染色体数=1:1
C.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总是比DNA分子数目少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精细胞中染色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