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十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七十年代,该厂有
了较大发展,八十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九十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
|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 D.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 B.制瓷 | C.耕种 | D.冶铁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 B.商品经济活跃 |
|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
|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
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
| 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
|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
|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水利设施的修建出现了一次高潮,例如:芍陂、都江堰和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那么,形成这种兴修水利工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耕作技术的进步 | B.水利技术的进步 |
| C.政治局面的稳定 |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