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 B.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没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段演说出自()
A.斯大林 | B.丘吉尔 |
C.杜鲁门 | D.马歇尔 |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政治事件是( )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2009年奥巴马访华 |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