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诗歌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并分析其作用。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释】
①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②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B.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
C.柳宗元虽有友人陪伴,但身世之悲、思乡之愁没有丝毫地减弱,反而抒发得更强烈。
D.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1分)
杂诗七首(其四)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一、二句用“桃李”比喻南国佳人容貌如花开般鲜妍,光彩照人。
B.诗歌三、四句“朝游”“夕宿”进行对比,表现了主人公闲散、寂寞的生活。
C.诗歌五、六句中“薄”的意思是轻视,“谁为”即“为谁”,宾语前置。
D.诗歌七、八句用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生短暂、容颜易老的无奈。

E.这首诗通篇以美人作比,意在表现诗人恃才傲物、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性格特点。
对下列诗评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诗评:清代张玉榖说:“此诗伤己之徒抱奇才,仆仆移藩,无人调护君侧,而年将老也。通
体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韵长。”(《古诗赏析·卷九》)

A.张玉榖认为诗人要表达的主旨是因为自己才美却不被看重,恐湮没于世而嗟伤。
B.张玉榖认为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是佳人的“自矜”之情,意即为貌美而自负。
C.张玉榖认为曹植和佳人的相似点是二者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故诗人以佳人作比。
D.这首诗清丽自然,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确如张玉榖诗评所言。

这首诗的五六句是如何体现“自惜”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2分,共6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
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
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

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第一节诗中用了三个“轻轻的”,从修辞角度讲,可以看作是什么修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题目。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王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1】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1】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州即彭城,本词首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B.“想铁甲重瞳”一句,以“想”字领起,描写了当年铁甲重瞳的项羽,骑着乌骓汗血宝马,军帐连空,盛极一时的气势。
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一句,用西汉张敞为妻画眉和唐代张愔与关盼盼的爱情故事两个典故,暗示历史风流已为陈迹。
D.“人生百年如寄”抒发了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的感慨,“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

“禾黍”词出《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下面诗句与本词“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满关中”中“禾黍”寓意相同的两项是

A.禾黍日已熟,杯酒聊开颜。(宋·欧阳修《初冬归襄城弊居》)
B.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宋·汪元量《阿房宫故基》)
C.沛然时雨来,芃芃禾黍起。(明·吴兆《喜雨》)
D.禾黍秋风周洛邑,山河残照汉咸阳。(明·宋讷《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E.桑边禾黍水重围,时有秋虫上客衣。(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八十七)》)
请简要赏析词的结尾句“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将诗歌的前两句改为“枫叶千万枝,江桥暮帆迟。”好不好?为什么?
全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