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D.商品经济的发达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
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你”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