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 )
|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 | 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
| 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 | 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
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 |
| 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 |
| C.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够促进经济,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
| 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下列文章哪一项体现这一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