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期间,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的职能是( )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执政 ③民主监督 ④参政议政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它是类似于西方的多党制度 |
| B.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合作 |
| C.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 D.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依法治国 |
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
| B.由实践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真理 |
| C.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
| D.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 |
“哈根达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消费者在面对一大一小两杯冰淇淋的选择时,哪怕那个10盎司的杯里装有8盎司冰淇淋,而那个5盎司的杯里装着不过6盎司的冰淇淋,就因为消费者看到的是一个没装满,而另一个漫了出来,他的选择就会倾向于“小杯”的,甚至还往往会为“这杯少的”付出高价。据此回答1—2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反映 |
| C.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 D.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可靠 |
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
| A.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 | B.用认识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
| C.把握事物的真象,不被假象所蒙蔽 | D.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
| A.实事求是 | B.群众路线 | C.独立自主 | D.党的建设 |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 C.形而上学 |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