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1)这首元曲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
答:
(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二句是怎样写景的?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天津桥春望
[晚唐]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送魏万①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魏万:诗人李颀的晚辈。②关城:古时指函谷关和潼关。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微霜”二字,点明送别是在深秋时节。 |
B.第三、四句写游子魏万在途中看到南飞的鸿雁,冷寂的云山,倍感惆怅。 |
C.“关城树色催寒近”借树色的变化来表现季节的变化,好像寒气是树色催来的。 |
D.“御苑砧声向晚多”与李白的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写画面相近。 |
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
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