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黑体的词。(每小题0.5分,共1分)(1)涉足:                   (2)萋萋:                                                     
、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                                                                    
、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辽宁营口中考)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届江西中考)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后面题目。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届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②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

(届江苏南通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 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

(届江苏淮安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