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老妪》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做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5)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文章第④段所指的“不平”、产生 “体恤”和“怜悯”的原因什么?(2分)
(1) “我”“不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给文中结尾的“尊贵”一词找一个反义词。(1分)
第⑨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描写。结合全文思考:这样描写老妪有什么作用? (3分)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分别描写两位老人的目光且前后呼应的句子,回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3分)
父亲的《一封家书》
小宇:
①爸爸那日与你村口一别已半载有余,今晚从你妈的电话中获悉你近段时间的表现,爸爸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叮咛嘱托。现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给你。
②爸爸去年3月应聘就职于苏州泰昌宏大建筑公司,几个月来感慨良深。我办公室共3人:小余,南大毕业,24岁,勤学好问,知识丰富;小张,大专,学历虽然不高,但待人诚恳,谦虚踏实;你爸爸虽然是高中学历,但凭自己的好学精神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3人中爸爸年龄最大,被同事誉为李工,收入颇丰。若不是爸爸勤学不辍,又岂能有今日?又哪会有你优越的学习条件?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几分学不到。爸爸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自学了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知识。
③听说你近段时间常常到网吧打游戏,通宵达旦,爸爸真感到意外。社会百态,纷繁复杂,作为初中生的你,思想正处于蒙昧状态,社会上的良莠、是非、善恶你分辨不清。网吧以盈利为目的,很难顾及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很容易让青少年学习无心,成绩滑坡,误入歧途。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基础不牢又怎能在上面盖高楼大厦呢?
④孩子,远离网吧,重返校园,是你的当务之急。你具有学习的禀赋,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你妈妈出数学题考我们,总是你先说出答案,养儿胜似父!父亲真为你骄傲!哪知爸爸离家之后的日子,你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你妈从老师那里接到你旷课的消息后,忧虑不安,找遍了附近所有网吧,甚至给网吧老板下跪哀求去找你。当她在网吧中发现失踪3天的你时,又悲又喜,喜的是含辛茹苦抚育15年的孩子还活着,悲的是一向诚实的儿子竟然瞒着妈妈逃学3天。这寒冷的日子,怎么挨过来的?
⑤孩子,爸爸为了全家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抛妻别子,远离家乡,只身南下,凭着自己的奋斗,赢得了公司的信任,但也饱尝了酸甜苦辣。多少个夜晚,看到别人回家团聚,自己形单影只,蜗居宿舍,瞧着照片上活泼可爱的你,空余叹息,不能享受天伦,在我看来,哪怕是和你们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年夜饭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如今知道你的近况,又怎能不让爸爸牵肠挂肚?又怎能不让爸爸自责对你疏于教育、引导?
⑥孩子,人生苦短,勤奋者珍惜时间,懒惰者浪费时间。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学一技之长,才能立足当今社会。空袋子难以直立啊!孩子,你在思想上有什么困惑,为什么不打电话或写信给爸爸呢?我们可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啊!相信我们会一起走过这个寒冷的冬季,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
祝早日成才!
爱你的爸爸
元月十八日 这是发表于《新华日报》的一封真实的家书,读后令人动容,感慨万千。请认真品读全文,说说文章感人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三点)
第②段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叙述自身的经历,目的是什么?
第③段文字先将和进行对比,接着具体阐了
第③段最后一个句子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说法,其中的“高楼大厦”比喻的是
给自己假设一个身份,写出你读完本文后最想做的一件事,并作简要的说。明
假如我是___________,我最想做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现代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②句与①句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句②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一词和两个“”字,行文很严谨。(3分)
④句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是( )(1分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 B.胜利的自豪感 | C.必胜的信念 | D.对敌人的嘲讽 |
⑤句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1分)
文中与句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句子是”。(2分)
句⑥、⑦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3分)
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就人类和平事业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问题。
小精灵
劳伦斯·威廉斯
即使在这么明显的麻烦中,让警察抓住他的手腕,强尼的眼神依旧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卡斯楚先生明白那是什么,因此他立刻就做了一个决定。
“你大概搞错了吧!卡尔,”卡斯楚先生微笑着对警察说,“这个男孩并没有拿我的锁。当然啦,他是从架子上拿的。但,是我叫他去拿的。”
卡斯楚轻松地编造了一个谎话,他一向精于此道。
“你正在造成大错,你知道吗?”警察大声地说,“如果你现在不提出控告,只会使他更变本加厉。”卡斯楚回想起过去自己的纪录,他瘦削的脸上转变成一种宽容的微笑。
“但是,我不想提出任何控告。”他说。“你看!”警察突然打断他的话,“你以为这么做是在给小孩子一个机会吗?我告诉你,大错特错!你只是让他再回到佛森的手下,让那个恶棍再教他更多犯罪的伎俩罢了!如果是佛森本人,难道你也要袒护他吗?”卡斯楚脸上的笑容顿时失去了大半,他透过玻璃橱窗望着外面的街道。
“不,”他轻轻地说,“不,我绝不会袒护佛森。但我们现在讨论的并不是佛森,对吗?”
警察不想再做任何争辩,转过身子走出店门。
“现在,”卡斯楚说,“你可以把锁还给我了吧?!”强尼一语不发地松开手腕,把锁挂回架子上。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锁头,”卡斯楚把它拿起来,继续说,“把你的鞋带借我。”
一种类似命令的语调使强尼不得不弯下腰,解开那双又破又脏的鞋子左边的鞋带。卡斯楚先生拎起鞋带,把它夹在手指中间,像夹铅笔那样。然后他把鞋带的那一端穿进钥匙孔里。他那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手指像弹奏音符一样轻轻挑动了三四下,锁头“啪”的一声就开了。
“嘿,你怎么弄的?”强尼惊讶地说。
“别忘了!我是一个锁匠。”
小男孩的表情立刻改变了,脸上露出好奇、惊异的神色。“我记得佛森提起过你。我本来以为他是哄我的。他说你以前曾是保险箱大盗——最伟大的保险箱大盗!”
“以前的兄弟是这么称呼我的。”
卡斯楚先生顺手把东西整理了一下,“我需要一个孩子来替我看店,你想不想做?”
“留着吧!”强尼不屑一顾地说,“把机会留给那些呆小子吧!”
“你太聪明了,是吗?”
“如果我要钱的话,我知道该怎么去弄。”
“而且,如果你找不到门路,”卡斯楚先生接着说,“你的朋友佛森也一定能帮你。对吗?”
“没错!”强尼说,“他很厉害的。”那种骄矜、自恃的神色又出现在强尼的脸上。
“厉害?那种偷银行的小把戏也算本事?”卡斯楚的口气变得粗暴了,“我不再给你建议了,让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吧!”他从柜子底下搜出一本泛黄的报纸剪贴簿,他把它摊开在小孩面前。
“保险柜大盗之王,”他指给小孩看。卡斯楚先生,现在的表情显得缓和多了,微微地笑着。
“强尼,我不会傻到把其中的奥秘告诉你的。我已经把它们写在回忆录里,”卡斯楚继续说,“我把那本活页笔记簿放在房间的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我所知道的各种技巧都写在里面,等我死了就会出版。”
强尼若有所思地摇摇头,他说,“你本来可以大捞一票的,为什么不……”
“大捞一票?”卡斯楚先生插嘴说道,“没错,别人口袋里的二十五万美元。可是,那得花二十年的功夫才偷得到。也许我忘了告诉你,我当中被关了二十三年,使我的平均收入大大降低了,现在我赚的钱是以前的三倍。”
“你怎么会被捉呢?”
“人算不如天算啊!没有人是绝顶聪明的,强尼——你不是,你的好朋友佛森也不是。”
“那是你认为的,”他说,“你不知道世上还有许多聪明的人,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被抓。”
卡斯楚先生叹了一口气。“再见了,强尼。”
隔天下午……卡斯楚先生正在看一本活页笔记簿。强尼放学经过他的店前。
“我听说佛森搬走了,”卡斯楚先生说,“搬进市立监狱去了。现在,终于逮到这个大傻瓜了。他破门而入就是想偷这本笔记簿。”
强尼敏锐的眼睛盯着卡斯楚先生的脸,在他的眼中流露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眼神——一种崇拜、尊敬的眼神。
“也许,大部分的人并非想像中的那么聪明吧!”他轻声地说。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强尼”眼神变化的词语。
不在乎→→→选文题目“小精灵”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根据选文内容,在倒数第四段……处补写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 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阅读选文第①——⑩段,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
A |
B |
采摘蘑菇 |
品尝蘑菇 |
人物内心变化 |
C |
紧张喜欢 |
D |
满足骄傲 |
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终于成熟了。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