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A.l% | B.20% | C.19% | D.21% |
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A.土地荒漠化 | B.酸雨 |
C.土壤盐碱化 | D.温室效应 |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 B.退耕还林还草 |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
读P地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判断下题。关于P地气候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没有该气候分布 | B.该气候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D.海陆热力差异是主要成因 |
P地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为()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种植园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 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
C.a劳动力、b政策、c原料 | D.a市场、b政策、c交通 |
三家企业对厂址地点选择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交通优势、b市场优势、c劳动力价格 |
B.a技术优势、b劳动者素质、c交通优势 |
C.a劳动力优势、b市场优势、c能源优势 |
D.a技术优势、b交通优势、c政策优势 |
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A.为接近原料产地 | B.为利用廉价劳动力 |
C.为接近消费市场 | D.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
下列两幅图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据此回答下题。关于图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
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
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
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读西欧部分地区图,回答第下题。到甲港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铁路线是()
A.京包线、包兰线 |
B.陇海线、兰新线 |
C.兰青线、包兰线 |
D.哈大线、京哈线 |
关于乙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 B.冬季结冰期长,不利于航运 |
C.该河水运的主要货物是煤炭 | D.流经著名的鲁尔工业区 |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下题。
我国某地区农业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评价类别 |
春小麦 |
玉米 |
高粱 |
|
满足程度 |
热量满足率 |
22 |
22 |
16 |
水分满足率 |
79 |
84 |
84 |
|
土壤养分满足率 |
84 |
84 |
84 |
|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
76 |
29 |
42 |
|
资源利用率 |
光照潜力利用率 |
11.3 |
4.4 |
4.5 |
热量潜力利用率 |
51.0 |
20.2 |
29.0 |
|
气候潜力利用率 |
64.2 |
24.1 |
34.7 |
|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
76.4 |
28.7 |
41.4 |
该地区发展农业产生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 | B.热量 | C.降水 | D.土壤 |
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春小麦 | B.玉米 | C.高粱 | D.水稻 |
该地区可能位于()
A.河北省 | B.广东省 | C.黑龙江省 | D.甘肃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