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
| A.彻底否定儒学 | B.对孔孟个人和理学的否定 |
|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 | 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其内容不包括
| A.武装夺取政权 | B.进行土地革命 |
| C.建立统一战线 | D.以农村包围城市 |
下列哪项内容不能体现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 A.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 B.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 C.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
| D.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从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
西方习俗礼仪 |
国事要闻 |
|
| 文章数量(篇) |
36 |
5 |
30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强的一股思潮
B.《新青年》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假设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
|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在戊戌变法后,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当时的戊戌变法是
| A.维新派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实践活动 |
| B.先进中国人希图追赶历史发展的探索 |
| C.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图存的运动 |
| D.资产阶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首次偿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