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 D.反对君主制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A.行省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对于测量者来说,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够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这一理论
A.弥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 | B.有力推动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
C.极大地加速电影与电视的发明 | D.为蒸汽机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先后出现三种主要分法;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不同史观导致不同的历史分期 |
B.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 |
C.历史分期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 |
D.观点②代表了革命史观的主张 |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
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
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