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C.《新民主主义论》 |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 A.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
|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
| C.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
|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证实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军队引发的偶然事件 |
| B.是日军为掩盖九一八事变的虚假史料 |
| C.是伪造的史料,歪曲了历史事实 |
| D.虽然是日方一面之词,但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但到1912年1月上旬,孙中山在给中华民国联合会的复信中说:“联邦制度于中国将来为不可行,而今日则必赖各省都督有节度之权,然后可战可守。” 1月21日,孙中山在主持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上议决:“议行政方针,主张中央集权。”对上述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孙中山主张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度 |
| B.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应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 |
| C.严峻的国内形势迫使孙中山调整其治国方略 |
| D.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袁世凯专制独裁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
|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
|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
|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