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趋势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 |
B.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 |
C.它使美国摆脱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制约,前景十分广阔 |
D.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下图是一张上海某一历史时期的警官证。证件印章中所提及的“特别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当出自:
A.《南京条约》 | B.《南京条约》的附件 |
C.《黄埔条约》 | D.《天津条约》 |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来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
茶叶 |
生丝 |
鸦片战争前 |
5000(年平均值) |
5000(年平均值) |
1846年 |
7010 |
13220 |
1850年 |
8919 |
23040 |
1854年 |
14122 |
62896 |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农村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不包括:
A.农业生产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被彻底毁灭 |
C.一些农民破产,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做工 |
D.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日益殖民地化 |
翻开中国《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带“洋”字的词语很多,如“洋装”、“洋油”“洋钉”等。从中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洋货曾充斥中国的市场 |
B.洋货的涌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C.洋货的涌入对中国的经济只有“破坏”作用 |
D.洋货的涌入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依据相关条约,法国传教士不失时机地在天津建造了望海楼教堂,这是近代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请判断该教堂最早应建造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望厦条约》 | B.《黄埔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