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坚韧过革舄①,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②户阒然,③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注释:①舄(xì):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②扃(jiōng):门窗上的插关,此代指门。
③阒(qù)然:寂静的样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味视他圃尤胜视:比较 | 
| B.有羡则以周急应贷羡:盈余、剩余 | 
| C.第长于知君子第:只是 | 
| D.共济大业济:帮助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A.人争贸之以馈远木欣欣以向荣 | 
B.帅、漕乃屏骑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C.德有余而才不足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D.有羡则以周急应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 | 
| B.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 
| 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 | 
| 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2)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篑(kuì),土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 | 
|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 
|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 
| D.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道德、学问或事业追求上,是进是止,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或环境。 | 
(2)请指出上述两个语段蕴含的有关学习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①者承蜩②,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③株拘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①痀偻:驼背。②蜩:蝉。③厥:竖。④株拘:树根盘错处翻译句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庄子借“痀偻承蜩”的故事,来说明养生的什么基本方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 
|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 
|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 
|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 
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耦而耕 |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 
| C.耰而不辍 |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 
  
|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 
|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 
  
|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2分)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
 其年冬,征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①。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及奂迁大司农,规复代为度辽将军。 
 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会友人上郡大守王旻丧还,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途,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遂无所问。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规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②。乃先自上曰:“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规贤。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注]①左校:汉代劳工营的名称。②与:这里指被牵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会赦,归家会:适逢 | 
| B.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数:屡次 | 
| C.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寇:贼寇 | 
| D.坐系廷尉,论输左校论:判决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皇甫规荐贤让贤的一组是( )(2分)
 ①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
 ②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
 ③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
 ④愿乞冗官,以为奂副
 ⑤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
 ⑥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把文中加点字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克:
 举:
 就:
 系:
 诣:
 听:
 及:
 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而贤果为羌所没。
 译文:
 (2)天下名贤多见染逮。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汉书·魏相丙吉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收捕,案致其罪案:核实
 B 恐久获罪,乃自免去恐:惊恐
 C 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非:责怪
 D 相心善其言善:认为是好的,对的。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丞不以时谒以勇气闻于诸侯
 B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何以汝为复见 
 C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下列各项表现魏相为官处理政事细心、严厉的是(   )
 ①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②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③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④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⑤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
 A①②③ B ②③⑤C ①②④ D②④⑤以下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相年青时研习《易经》,有才学,在郡中担任小吏,被举荐为贤良;后担任茂陵县令,治政严明,社会一片安定
 B在魏相第一次担任河南太守期间,丞相车千秋去世,其儿子正担任武库县令,因魏相要给他治罪而擅自离职跑了。
 C有人诬告河南太守魏相残杀无辜,当地许多吏卒百姓为之伸冤;而大将军霍光却因武库令事,给魏相治罪下狱。
 D魏相再次担任茂陵令时,有贬谪之意,情绪低落;好友丙吉劝导他谨慎行事,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