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适合供养多少人口是由哪个指标反映的
A.环境承载量 | B.环境人口容量 |
C.人口合理容量 | D.科技水平 |
右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6.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3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4.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A.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B.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C.沿岸有寒流经过 D.沿岸有暖流经过
5.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气温日较差大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大陆性显著 D.气温年较差小
6.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A.迎风坡的影响 B.纬度的影响 C.洋流的影响 D.经度的影响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2题。
地点 |
5月-10月 |
11月-次年4月 |
||
平均温℃ |
降水(mm) |
平均温℃ |
降水(mm) |
|
甲地 |
27 |
1650 |
25 |
22 |
乙地 |
27 |
890 |
26 |
77 |
1.两地的纬度约在()
A. |
15°S~20°S之间 |
B. |
15°N~20°N之间 |
C. |
25°S~30°S之间 |
D. |
25°N~30°N之间 |
2.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 |
平原 |
B. |
盆地 |
C. |
丘陵 |
D. |
山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