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上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 )
| A.极易破坏 | B.利用潜力大 | C.数量是有限的 | D.再生能力差 |
“生态脚印”说明( )
|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 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 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
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 A.发展速度快 |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
| C.资源消耗量大 |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上午某时刻地表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获取该地区地表温度分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 B.遥感技术 |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关于该地区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当地的冬季 | B.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 C.甲地适宜修建河港 | D.乙地可能为工业区 |
几十年来新加坡实现了多次产业升级,逐渐发展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苏门答腊岛是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种植区,6、7月份该岛的农民烧芭蕉林清地,使新加坡和马来半岛深受烟雾的困扰。结合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与导致烟雾扩散的气流方向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洋流流动方向 | B.地形分布特征 |
| C.植被覆盖面积 | D.风带季节移动 |
新加坡在不同阶段重点发展的产业按先后顺序大体是
A炼油、造船→纺织食、食品→制药、电子→金融、信息
B.炼油、造船→纺织、食品→金融、信息→制药、电子
C.纺织、食品→炼油、造船→制药、电子→金融、信息
D.纺织、食品→炼油、造船→金融、信息→制药、电子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图中等高距为10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能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像机位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该区域地形与河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乙处能看到甲和丙 |
| B.在戊处陡崖可进行跳伞 |
| C.已处可形成冲积扇 |
| D.河流流向大体自北向南 |
“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仃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下图是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 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
| 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 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 |
“工业4. 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 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
| 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 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
下图为上海市区(31.20°N, 121.50°E)某月4日的天气状况与5日预报截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据图可知,4日上海
| A.污染物易于扩散 |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
| C.盛行风源于副高 | D.外出需注意保暖保湿 |
与4日比,5日
| A.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 B.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 |
|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 D.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