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若图中X、Y、Z分别表示原料、动力、市场因要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①、②、③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市场、动力、原料 |
B.②类工业适宜布局在长江三角洲 |
C.不同发展阶段影响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先后是X→Y→Z |
D.目前①②③三类工业集中分布在发达国家 |
若图中X、Y、Z分别表示粮食、果蔬、花卉要素的农产品产值构成比例,则影响③类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水源 |
C.政策和劳动力 | D.市场和交通 |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对图中甲、乙两地降水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量>400mm,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
B.降水量<400mm,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
C.降水量>400mm,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
D.降水量<400mm,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
关于甲、丙两地发展农业的叙述,最恰当的是()
A.水源:丙地比甲地充足 | B.地形:甲地比丙地更平坦开阔 |
C.土地:甲地土层比丙地深厚肥沃 | D.灾害:丙地受台风影响比甲地大 |
乙地附近的经线所穿越的地区有()
A.喜马拉雅山脉 | B.热带季风气候区 |
C.热带草原带 | D.澳大利亚东部 |
下面左图是某著名湖泊,右图表示其水位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上右图所给的信息说明()
A.4、7两月的水位差比1、4两月的水位差大 |
B.4、7两月的水面积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 |
C.4、7两月的水量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 |
D.4、7两月的盐度差比1、4两月的盐度差大 |
近年来,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 B.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 |
C.①以内湖底泥沙淤积 | D.①②之间湖底泥沙淤积 |
与③河段河流水文特征不符合的是()
A.淡水水质 | B.夏季断流 | C.冬季凌汛 | D.夏季洪涝 |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兰渝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越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植被以森林为主 | D.跨越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
以下关于建设兰渝铁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铁路网的布局更加优化 |
B.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
C.缓解陇海、宝成等铁路线的运输压力 |
D.重庆将成为川黔、湘黔、兰渝等铁路线的交会点 |
关于宝鸡所在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省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 B.典型民居是四合院 |
C.境内由北向南依次为中温带、暖温带 | D.煤炭资源居全国首位 |
下图是巴西不同农场规模农户数累加百分率与所占全国农地面积的累加百分率图,其中横坐标是将各农户按农场规模由小到大依序排列而成的,图中数字代表农场规模。回答下列问题。大部分农户的农场规模为()
A.小于1公顷 |
B.1—100公顷 |
C.100—1 000公顷 |
D.大于1 000公顷 |
农场规模1000公顷以上的大地主农户数所占百分率及其所占农地面积的百分率分别是()
A.99%和56% | B.1%和44% |
C.1%和56% | D.99%和44% |
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小水含大沙”、“水大灾”。每年八亿吨泥沙淤积,造成下游河床淤积、萎缩加剧,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洪水威胁依然严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读1976-1999年利津水文站黄河来水来沙特征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的年际变化大,呈递减趋势
②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成正相关关系
③1997年黄河的年输沙总量达到最小值的原因是当年黄河流域无降水
④黄河的年汛期径流量制约着年输沙总量的大小
⑤黄河的年径流总量最大值和年输沙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②④ |
读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与入海泥沙量和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的变化关系预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一定时,新增湿地面积和年均入海泥沙量成负相关关系 |
B.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3 m和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6亿吨时,年均湿地面积增加5—10 km2 |
C.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4 m时,若增加湿地面积20 km2需入至少海泥沙量6亿吨 |
D.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5 m时,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吨是湿地面积增加的临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