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水果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收获的季节性强,易造成积压滞销,腐烂变质。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醋等,不仅可以解决水果丰收季节时的产、销、运输和保存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水果的附加值,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果胶酶能够催化果胶分解,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每当到了丰收的季节,苹果堆满了仓库,但如果交通不便,就会有很多苹果因保存不当或不能及时运出,而渐渐腐烂变质,苹果腐烂的原因是① ;② 。为了减少损失,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人们想到了榨取果汁,
要想使果汁尽可能榨出来,应加入果胶酶,在该物质的作用下,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 。
(2)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①用搅拌器制苹果泥;②取6个烧杯编号1、2、3、4、5、6,依次注入适量的30℃、35℃、40℃、45℃、50℃、55℃的水,恒温水浴;③每一烧杯中放入两支试管,分别装有等量苹果泥和果胶酶 ,保温3min;④向每组烧杯中的苹果泥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等量的果胶酶,振荡试管,反应一段时间;⑤过滤,比较获得苹果汁的体积。
a.③过程中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装在不同试管中,用相同温度恒温处理然后再混合,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b.有人认为该实验缺乏对照,应补充一组果汁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原因是
。
c.若继续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则在实验过程中温度、 等因素应保持不变。(列举两例)
(3)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将等量的果胶酶加入到等量的苹果泥中,在反应同样时间后,再将反应液过滤同样时间,用量筒测出滤出苹果汁的体积。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 |
(4)若实验获得的最适温度为K,请在你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K 点的位置。
右图表示棉花的两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D为矮化基因,T为抗虫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
(1)乙品系实现的原理是。
(2)抗虫基因的特性是因为T基因能控制合成有关的毒蛋白。T基因转录时,首先RNA聚合酶与基因的部位结合,基因的相应片段双螺旋解开,再进行有关过程。刚转录的RNA需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加工的场所是。
(3)甲和乙杂交得到F1,F1基因型有种。请画出F1能产生dT配子的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图(假设不发生交叉互换,只需画出I、II染色体,要求标出相应基因,请画在答题卷的虚线框内)。
(4)棉花的纤维大多数为白色,但也存在彩色棉花。在某一个彩色棉花种群中,测得存在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个体数如下表:
总数 |
基因型、表现型及个体数 |
|||||
E+E+ (深红色) |
E+E (红色) |
E+e (浅红色) |
EE (灰色) |
Ee (浅灰色) |
ee (栗色) |
|
760 |
180 |
230 |
0 |
120 |
230 |
0 |
市场调查发现浅红色的棉花最受欢迎,现想要尽快选育出较多浅红色的棉花品种,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选育过程。
Ⅰ.下图是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则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条,表示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是。
Ⅱ.下图1中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1表示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A细胞名称为,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染色体组个。
(2)图1中A细胞的变化发生在图B中的(数字)时段。
(3)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注:Aa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应是图2中的。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1所示曲线(整个过程细胞呼吸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个。
(2)6h时CO2在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三碳酸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___。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填“上移”、“下移”、“不变”),原因是。
(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
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100 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厘米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
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分钟再观察记录;
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通过进行调控。
(2)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B点与A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点,指针偏转的方向。
②C点表示的是。
③CD段形成的原因是,(2分)与C点相比较,D点指针向偏转。
(3)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物质和能量转变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从能量输入水稻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分)
(4)实验装置一如此设计,依据的原理是
。(2分)
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的薄膜上;可以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加入SiO2的目的是。
(2)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三碳糖的原因是;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3)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三碳酸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4)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环境最可能是。
(5)将植物B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下图的曲线。其中A~B段CO2相对含量升高是因为,影响B~D段CO2相对含量下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在一天当中,植物B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