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
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
|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
|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
|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皆本 |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
|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
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其目的不包括
| A.扭转海上劣势 | B.切断协约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 |
| C.推动美国对协约国作战 | D.为赢得战争创造条件 |
“1914年6月28日,戛弗日罗·普林西波在这里用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后人写在萨拉热窝某纪念馆墙上的文字,另一堵墙上还复制了普林西波的亲笔,“我们热爱自己的人民”。材料中的“我们”应当是指
| A.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 B.塞尔维亚政府 |
| C.奥匈帝国民族主义者 | D.俄国民族主义者 |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
|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
电影《我的1919》出现了一些有关巴黎和会的镜头,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 B.威尔逊在会上出尽风头,带头在合约上签字 |
| C.会议开得一团和气 | D.日本代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