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
| A.产生和发展与近代历史时期 | B.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
| C.受外国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由道而兴起 | D.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
毛泽东提出,中共遵守国民党也已赞同的协议,但有些事要“先斩后奏”,有些事则“斩而不奏”。他最后说,“有些则暂时不斩不奏,例如那些做了就要妨碍大局的事情,总之,我们一定不要分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这里的“大局”是指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B.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
| 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D.争取全国的彻底解放 |
清代史学家赵尔巽评太平天国时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段推论
| A.论据充分结论错误 | B.论证不力结论正确 |
| C.以人带事史论分离 | D.立场片面因果颠倒 |
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70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 B.都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政治原则 |
| 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 |
| 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
图为近代某时期通行护照,从中可知当时广东
| A.军民北上抗击八国联军 |
| B.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 |
| C.支持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学生 |
| D.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进军 |
下图是近代著名漫画家特伟的《偷天换日》,该漫画反映的背景事件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
|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
| C.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
| D.直接促使了中国的战略反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