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5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建议》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8分)
材料二《建议》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2)运用教育的作用,谈谈为什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优先发展教育?(8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04年6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部署当前重点抓好的有关工作。
材料二:2004年6月 5日,国家环保局在北京等地举行仪式,启动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倡议社区居民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使用节能电器等生活细节入手,自觉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材料三: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接连发布了《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电视剧的通知》、《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类节目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三大通知。
(1)、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政府的什么职能?
(2)、政府正确履行职能,说明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政府应如何对人民负责?

材料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提出要把长江三角洲地区打造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未来长江三角洲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为此要求长江三角地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升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结合材料,说明长三角地区企业怎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长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在社会管理领域中仍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社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强紧迫感,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村料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建设;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与社会组织协同、公众积极参与的互联、互补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当前应如何促进公平,激发社会活力?
(2)归纳材料一中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所提要求的认识论道理。(:9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政府负责和公众参与的互联、互补?

材料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十二五”规划建议特别提到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
材料二: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衡健康运行。会议提出,要制定、调整、实施好2011年我国一揽子刺激经济的计划,确定好民生工程、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比例,把民生工程放在首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的意义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提到“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体现的方法论意义,并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辩证法道理。

材料一: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由“国强民富”转变为“民富国强”的发展策略。不能否认,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生活水平也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一代又一代领导人英明决策的成果、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智慧结晶。但反过来看,国家的发展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不成比例——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此而大幅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感也并未相应大幅增强,愈来愈沉重的生活成本与负担给了当今的人们太多的压力,如果实现“民富国强”的发展策略,将是民之大福,国之大幸。
材料二: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中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 家庭因素 、生活满意度、未来预期 、生活尊严、食品价格等。居民幸福感与收入逐渐背离 如何追寻有尊严的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贫富差距。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报告显示,民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贫富差距。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党如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幸福感并没有大幅提高的矛盾。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让居民追寻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