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理解(一)欣赏古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
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与本诗情境相似的一项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梅花香自苦寒来

对诗句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B.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独开的环境。
C.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
D.末句意为经冬的大雪催着梅花开放,流露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古诗。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近,消息海云端。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兰桡”句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

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先叙与朋友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诗的颔联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消息之渺茫,全诗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章法独到。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齐安郡中偶题
唐杜牧
两竿落日涣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南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请赏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