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废宰相造成皇权空前加强 | B.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
|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 D.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
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除了前已
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用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
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苏联以上态度表明
| A.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 B.苏联暂时放弃争霸世界的政策 |
| C.苏联将重点转移到进行民用工业建筑上 | D.苏联决定同 美国合作 |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说:“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这表明戴高乐主张
| A.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B.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
| C.废除私有制,实现国有化 | D.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 A.根治水患 | B.耗费国家财富 |
| C.缓解失业问题 | D.制造繁荣假象 |
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比1913年增长7%,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农业集体化方针 | D.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时期的农业政策 |
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
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中期 | B.20世纪30年代初 |
| C.20世纪70年代初 | D.20世纪80年代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