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陂拉图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公元前459年30岁了。这一年是一个好收成的年份,家里的收成有300麦斗。有一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陂拉图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像往常一样热闹,会场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作为首席将军的伯利克里大声训斥一些不愿意参加公民大会的男子。
今天公民大会的议题有三项:第一项是对即将离任的执政官进行任期审核。第二项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第三项是对是否进一步扩大海军规模进行辩论和表决。
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结束后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公民大会结束后,陂拉图有资格参与法庭审判员的抽签,他成为陪审法许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并加入了言论法庭,这个法庭共501人。今天讨论是历史申诉案“苏格拉底之死”,在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腐蚀青年、否定神并宣称自己是新神的罪名而被处死。经过激烈的辩论,法庭决定维持原判。
请回答:
(1)陂拉图“很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的经济原因是什么?
(2)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看法。
简要概括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3)两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4)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5)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是─────── 、─────── 、─────── 、───────── ,1988年又把───────── 省作为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或地区性组织,见证了“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一文将中国共产党86年的奋斗历程依次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关节点上: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下列关节点的对应标志事件。
①日出东方——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的成立);
②星火燎原——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力挽狂澜——标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④艰辛探索——标志: 中共“八大”的召开;
⑤拨乱反正——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材料二】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
(2)请结合史实论述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的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观点。
【材料三】两部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节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两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阐释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