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股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