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联合国安理会向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增派3500人;世界银行向海地提供1亿美元紧急援助;驻海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紧急提供医疗等方面援助;欧盟承诺大幅增加对海地的各类援助。中国也积极参与震后海地救援工作,第一时间通过联合国向海地提供260万元捐款。
2009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在一系列重大国际事务中,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着相应责任。
(1)震后海地得到众多国际组织援助,据此有人认为:“国际组织是处理国际事务的关键。”请评析这一观点。
(2)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要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人的梦。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理想信念。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讲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材料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日臻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亿万人民实现梦想特别是广大青年的精彩人生营造了良好环境。改革开放是青年人勤学奋进、大展宏图的时代,是让青春梦与中国梦交相辉映的时代。
材料三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服务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当代青年的“青春梦”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辩证关系。
(3)结合材料三,为青年学生实现青春梦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0--2013年,人民法院审理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数量逐年攀升,是3年前的10倍。长期的食品安全隐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危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好,民族富强梦也会化为泡影。
(1)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有同学认为:遏制食品恶性事件,规范市场秩序,要靠政府的努力。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材料二 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计22条,首次明确界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释》,严惩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以期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当前,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78%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去西部就业;55%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29%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材料二:“你幸福吗”是最近街谈巷议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同的人对“幸福”的诠释不同.某农民
工的看法是“幸福就是能在大城市里及时找到合适体面的工作,工资不克扣,不垫底,还能年年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实现该农民工“心中的幸福”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2014年国际油价仍呈上涨态势。据欧佩克统计:原油价格上涨需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伴随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原油消费水平今后20年将上升到1.9%;二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支撑油价升高。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5元/L,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6元/L,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油价上涨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需求量不断上升。
(1)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你就汽车生产企业如何应对高油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某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以人为核心,坚持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科学规划村镇体系,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安居乐业之地,受到市民普遍好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该市城镇化建设思路的正确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