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各种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10万多处。这表明(   )

A.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C.我国鼓励人民群众的正当宗教信仰活动
D.我国始终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下列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长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今天的汉字由甲骨文演化而来
③《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被统治阶级借鉴
④全盘继承中华文化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区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该文化景观之所以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沧桑巨变的背后,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它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
③我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今天仍然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需要把“五四精神”与时代相结合,既要发扬又要丰富和发展。这说明民族精神具有

A.阶级性 B.全民 C.时代性 D.实践性

“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当代知名主题文化园区、论坛等倡导人们站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