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
|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
|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
|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 D.黄河是“地上河” |
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 )
|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水资源缺乏但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
| B.中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
| C.中西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
| D.三条路线中,东线的工程量最大 |
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 A.生活困难质量低 | B.工作机会多 |
| C.公共设施不足 | D.失业率犯罪率高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知识和技术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回答2~3题。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 B.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
|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 D.资源状况 |
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 A.资源的数量 | B.人均消费水平 |
| C.区域开放程度 | D.科技发展水平 |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大洲是:
| A.亚洲 | B.北美洲 | C.欧洲 | D.大洋洲 |
要对“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GI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 D.人工考察 |
南水北调研究自五十年代开始,总体布局被设计为三条调水线路,即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发展需要。2003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这一跨世纪的构想从此开始变为现实。
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十五”期间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东至上海市,由西向东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和上海共9个省区市,管道全长4000公里。完成题
1.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都经过的省区
A.江苏B.浙江 C.西藏 D.广东
2.两工程建设共同具有的意义是
A.资源的合理调配B.缩小东西差异C.民族团结 D.缩小南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