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的四个地点分别位于我国的四个地区内,读它们的部分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临海,所以A地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丰富且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
B.表中B地年降水量少的原因是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
C.表中C地夏季多雨的原因主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
D.由于海拔高,故而D地气温年较差很大 |
B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可能是
A.亚寒带针叶林 | B.荒漠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关于C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以水田为主的农业
B. 该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C. 该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D. 整治当地盐碱地的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下图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来选址的流程图”,此流程图最可能是为下列哪种设施选址设计的( )
A.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 B.汽车加油站 |
C.地下水天然补给区 | D.大型游乐场 |
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每隔15分钟轮船所在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题。该地理兴趣小组除应用了GPS外,还用到了( )
A.RS | B.GPRS |
C.GIS | D.数字地球 |
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 |
B.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
C.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 |
D.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更强,③段的溯源侵蚀更明显 |
读下图,图甲为2000年该都市圈的人口密度.应用GI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
C.各行政区的边界 |
D.各行政区的面积 |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年) |
1955 |
1965 |
1975 |
1985 |
1995 |
2000 |
2005 |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 |
67 |
69 |
71 |
89 |
197.26 |
257.8 |
262.2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冰湖。近30年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
A.总体呈萎缩态势 |
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 |
C.海拔5 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
D.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最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