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避帝王名讳为“公讳”,避父母名讳为“家讳”,避圣人名讳为“圣讳”。下列属于“公讳”的是
| A.“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
| B.“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
| C.“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 |
| D.“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精神的是:
| A.1922年,苏维埃某农民把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 |
| B.1923年,苏维埃某农民粮食获得丰收,他雇用两个劳动力帮忙抢收小麦 |
| C.1924年,红色资本家哈默取得列宁格勒汽车厂的经营权 |
| D.1925年,某资本家获得顿巴斯煤矿的开采权 |
中国古代盛世现象多出现在汉、唐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的封建制度确立具有很强的历史进步性 |
| B.地主阶级处在上升时期,具有进步性 |
| C.先进生产工具推广,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
| D.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促使统治者励精图治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 A.属实 | B.不可能是事实 | C.不能判断 | D.有可能是事实 |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上述引文表明他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是:
|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 B.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 |
| C.解决百姓的温饱 | D.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 |
“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秦始皇个性暴虐 |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
|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