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
“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为此,他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的任务是
A.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
C.没收垄断资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行使人民民主权利 |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
A.议会制 | B.普选制度 | C.民主制度 | D.无产阶级专政 |
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内容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目,与着重号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念 |
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期,西欧政治的趋势是
①共和制度最终战胜君主制
②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发展
③多数国家实现了公民普选
④自由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