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
|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
| A.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 B.异端思潮的影响 |
| 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
| C.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 D.最高学术目标 |
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
| C.租种的诸侯土地 |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
“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 )
| A.专业化生产 | B.交易场所固定 |
| C.产销合一 | D.制漆技艺高超 |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 时 期 |
内容 |
备 注 |
| 春 秋 战 国 |
牛耕、铁农具 |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 秦 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