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
如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
如图,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
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
B.紧缩货币出新招 |
C.减税减支零通胀 |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