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在这些探索中,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失败,我们也得到了启迪与借鉴。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入住白宫时,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失业的人们四处游荡,在夏日的酷暑里,在苍蝇成群的垃圾堆中寻找食物,他们甚至不放过变质的肉,因为他们可以将“最坏的部分去掉后再食用”,他们还会摘下眼镜食用坏掉的肉,因为“这样就看不见肉上的蛆了”……
-----选自亚当.科恩著《无所畏惧》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时)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具体指什么?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最终使美国社会摆脱了“痛苦”?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两段材料中的领导人改革导致的结果有何不同?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大破大立”的。启蒙运动的“创新”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目录
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探讨--------------------------孟晓苏
第二章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
第三章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厉以宁
第四章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
第五章企业集团发展途-----------------------------李源朝
第六章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厉以宁
第七章 --------------------------------------------------李克强
第八章 ---------------------------------------------------厉以宁
结束语:-----------------------------------------------------厉以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区 |
议席分配 |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 |
取消111个议席 |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 |
取消32个议席 |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
获得65个议席 |
北方郡选区 |
获得65个议席 |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
获得13个议席 |
(注: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重要理念”。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政治影响。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例,多角度论述“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
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
主张君主立宪 |
主张民主立宪 |
未表明态度 |
篇数 |
11 |
2 |
3 |
材料二 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一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了调查,统计如下:
态度 |
持相应人态度的人数比例 |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
30% |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30% |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
10% |
是一场灾祸 |
16% |
其他 |
14% |
材料三 1949—1960年中国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
年份 |
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
|
自然增长率 |
死亡率 |
|
1949 |
16‰ |
20‰ |
1958 |
17.24‰ |
11.98‰ |
1960 |
负增长 |
25.43‰ |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合理的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结合1917—1991年苏联的史实,分析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及上述问题,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现代金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7、1920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1887年 |
1920年 |
1936年 |
|||
名称 |
总额 |
名称 |
总额 |
名称 |
总额 |
票号 |
3.29 |
银行 |
9.11 |
银行 |
72.76 |
钱庄 |
2.8 |
钱庄 |
1.6 |
信托公司 |
0.22 |
典当 |
3 |
典当 |
1.5 |
储蓄会 |
1.45 |
保险公司 |
0.63 |
||||
钱庄银号 |
5 |
||||
典当 |
2 |
||||
合计 |
9.09 |
12.21 |
82.06 |
——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材料二 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 |
出口 |
进口 |
1929 |
52.41 |
43.99 |
1930 |
38.43 |
30.61 |
1931 |
24.24 |
20.91 |
1932 |
16.11 |
13.23 |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简述1936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罗斯福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为了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一新秩序的建立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