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粥,通“鬻”)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B.一县大耸 耸:震惊
C.公自勒兵阻水拒之勒:统率 D.正民坐免坐:定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公戒而舍之               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 吏士请斩甲以徇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 吾为公取彼一将             臣为韩王送沛公             
D. 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②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赵康靖公神道碑
苏 轼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召试学士院,出知涟水。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公为人乐易深中,恢然伟人也。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专务扬善掩恶,以德报怨,出于至诚,非勉强者。天下称之,至于敦尚契旧,葬死养孤,盖不可胜数。(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乐,和睦快乐;易,平易近人;深中,城府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显:显扬
B.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谢:告诫
C.公即斩以徇徇:对众宣示
D.毋面从吾过从:通“纵”,放过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公为人“乐易”的一组是
①七岁而孤,笃学自力②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
③公笑不答④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
⑤遂请老不已⑥敦尚契旧,葬死养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公曾当过涟水太守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后来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B.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C.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因是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D.赵公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讳言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
(2) 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3) 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定公问:“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选自《论语·子路第十三》)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稼 轩 记
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後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财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五尺为一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 ,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
予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毚(chán)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通“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连率”即“连帅“,指地方长官)幕府。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谭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职方氏:掌管国家版图的官员。还职方氏,指收归版图),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因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轩轾(xuānzhì喻指高低轻重),乃当夫须袯襫[bó shì蓑衣之类的防雨衣 ],醉眠牛背,与荛童牧孺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潭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侯当辍食迎门,曲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衍:扩展,延伸
B.若将真秉耒耨稻田之为者秉:持,拿
C.而主人初末之识也识:记述,记载
D.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幸:有幸,幸而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辛弃疾过人的识见和才能的一组是()
①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②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③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
④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
⑤顷赖氏寇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谭笑扫空之
⑥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的笔墨不是屋室而是优美雅致的园圃,作者从屋顶的命名中揣测园主的隐逸之志,这比一般作记的人高出一筹。
B.第三段用生动;传神的文字表现辛弃疾的大将风采。例如,以“如挟毚兔”喻其剽悍勇武,以“束衔马枚”状其军纪整肃等等。
C.第四段富于情味地描述着“稼轩”完全修建好后老友相聚的图景,散淡飘逸,其乐融融,体现了两人相投的志趣和真挚的友情。
D.本文既充满对辛弃疾志向和才干的高度赞扬,也表明了对他壮志未酬便欲退隐躬耕的惋惜和规劝。借记园发挥,深化了文旨。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
(2)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谭笑扫空之。
(3)此志未偿,因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着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辩,退之遂为熙载矣。
(节选自《梦溪笔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与之游乎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蕃:繁衍 D.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信:诚实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故和他“谈儒”。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文畅写文却不述儒道的做法。
C.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就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作者借写序议“儒佛”事,盛赞儒家圣人之道,又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
(2)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
(3)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