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H2SO4 | B.饱和NaCl溶液 |
C.浓NaOH溶液 | D.浓NaBr溶液 |
NO和CO都是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
A.使用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 B.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C.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 D.降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根本因素是
A.温度和压强 |
B.反应物的浓度 |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
D.催化剂的加入 |
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加入催化剂
A.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二氧化硫的水溶液 | B.熔融态氯化钠 | C.铜 | D.冰醋酸 |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 s,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B.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C.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A(g)B(g)+2C(g) ΔH=-50a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