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试根据这段话回答下面两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德国要求
| A.加快经济发展 | B.扩军备战 | C.重新瓜分世界 | D.控制巴尔干半岛 |
德国提出上述要求的根本原因是
| A.德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 B.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
| C.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 | D.德国在军事、科技领域世界领先 |
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 B.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
| C.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
|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
|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
| D.儒学对秩序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向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
|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
| C.制度法令的统一 |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