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试根据这段话回答下面两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德国要求
A.加快经济发展 | B.扩军备战 | C.重新瓜分世界 | D.控制巴尔干半岛 |
德国提出上述要求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 B.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
C.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 | D.德国在军事、科技领域世界领先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 B.淞沪会战 | C.渡江战役 | D.百团大战 |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
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 | 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 |
中共从成立之日起就在不断成熟、与时俱进。在中共一大做出的以下决议中,事后证明错误的是()
A.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
B.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 |
C.联合第三国际 |
D.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
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
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右图)的释读,不准确的是它()
A.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
B.所使用的“庚戌年”为公元1910年 |
C.属于直接史料,对辛亥革命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
D.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会员不断扩大的史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