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 | 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
C.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发表 |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D.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
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
C.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 B.根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