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⑴描述甲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⑵说出甲图中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指出乙图中太行山脉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意义。
⑶说出甲图中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表现;指出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1981年及2011年我国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该城市初期形成的区位因素和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分析该城市的钢铁厂和化工厂布局,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说明其是否合理并分析原因。

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________国相近。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5)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能否适用于图示的所有国家?为什么?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新华社2011年1月14日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8.5亿。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4)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
A;B;C;D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赤道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为基础的。
(3)自然带D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