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汽船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
| 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
|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
|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其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破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
| B.缓和了各国内部的矛盾 |
| C.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到来 |
| D.建立了平民自己的宗教 |
尽管普罗泰格拉在雅典传播自己的雄辩术和哲学思想,使自己有了很高的声望;但他还是因说“神不可知”而被驱逐出雅典。“被驱逐”现象出现,说明当时雅典()
| A.尚缺乏言论自由的民主环境 |
| B.民主政治尚未摆脱宗教影响 |
| C.仍然以神为一切考察的中心 |
| D.公民对城邦具有强烈责任感 |
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 | 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
| 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 | 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 |
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
| B.“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
| 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