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 |
B.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 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 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C.分封制 | D.行省制 |
下表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表。下列选项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 100亿美元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
世界 |
353 |
355 |
376 |
378 |
375 |
370 |
发达国家 |
250 |
259 |
265 |
270 |
256 |
253 |
71% |
73% |
70% |
71% |
68% |
68% |
|
发展中国家 |
103 |
96 |
111 |
108 |
119 |
117 |
29% |
27% |
30% |
29% |
32% |
32% |
A.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B.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
C.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贸易中获得双赢
关于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批评者的理由是
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 | 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 |
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 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
学者钱乘旦在其著作中说,在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在这个阶段上,社会进入全方位变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官僚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下列现象发生在作者所说的“这个阶段上”的是
A.光荣革命、《人权宣言》、费城制宪会议 |
B.奥斯曼帝国扩张、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中国满清入关 |
C.宪章运动、社会主义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 |
D.工业生产比例降低、主权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妇女地位大大提高 |